简洁版 扫一扫
中医大观

春捂莫走极端 上火别乱吃药

时间:2017年01月04日 编辑:大众健康网 字体:

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,天气一天天地转暖,此时正是人体新陈代谢、身体机能复苏与活跃的关键期。于是,春季养生保健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。那么,“春捂”应该怎么捂?上了火应该怎样降火?现在为您道出有关春季养生的禁忌,并为您科学养生支招。

“春捂”要捂对地儿

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这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养生方式,但有时候做起来却容易出现极端现象,比方说青年人火力壮从不捂,早早地穿上了单衣、单鞋,老人、小孩却容易捂过头、捂出汗,甚至还捂出了感冒。春天到来后,气温总体回升,但天气忽冷忽热,为保暖,人们需要适当捂一捂,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,为了达到养生效果,在“春捂”时,尤其要注意心背、脚、膝盖、腰、肚子等部位。前心后背与心肺相通,风寒等邪气容易透过这个部位入侵人体,导致感冒咳嗽。所以在出门时可以穿件马甲或毛背心,以防受寒。对于其他部位,寒从脚起,早春地面温度较低,双脚接触时容易受凉引起感冒。多“捂”膝盖,可以预防风湿性关节炎,增强腿部运动能力,必要时可以套上护膝以加强保暖。女性更要注重腰部、肚子及下半身的保暖,建议也要捂一捂,减少痛经带来的烦恼。

捂的时间也要注意,当感觉气温明显回转,建议捂上一周左右,待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后,也待外部气温稍稳定后,再决定减衣物。

弄清“火源”再“灭火”

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“灭火”禁忌,从中医上来讲,“上火”的症状可分为实火与虚火,并且要根据“火源”来灭火。春天阳气上升,容易将身体肝、胆、胃肠蓄积的内热外显,春燥现象明显,加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域此时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,往往使人们广泛感到不适。风多雨少,气候干燥,人体的水分轻易通过出汗、呼吸而大量损失,而且气候变化反复无常,较难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牢固,易致生理性能失调而致 “上火”症状,如咽喉干燥疼痛、眼睛红赤干涩、鼻腔热烘火辣、嘴唇干裂、口舌生疮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干结、小便发黄等。

大便干结、小便发黄、鼻口腔生疮、目赤耳鸣,多是上了实火,这时候服用牛黄解毒丸等降火药品十分有效,也能对症状进行有效缓解,但食欲不振带来的上火,则有可能是脾胃虚弱引起的虚火,这时候吃药就不再管用,而应多喝水,少吃肉、多吃蔬菜水果进行缓解,或喝一些金银花茶。

春季养肝试试穴位按摩

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,也是肝病容易发生的季节。肝也是人体火气燃烧的助推器,当出现肝火旺盛时,人的眼睛最易出现反应,如眼睛红肿痛、发涩,同时还有烦躁、易怒、两胁疼痛、口苦便干等症状。除喝菊花茶来进行调理外,建议还可通过按摩行间穴和太冲穴降肝火。太冲穴位于足背侧,第一、二跖骨接合部之前凹陷处,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。行间穴位于足背侧,当第一、二脚趾间,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。它们都是中医师常用的泻火穴位。对于肝火旺盛所致的两胁发胀、嘴里发苦,及心火旺盛所致的牙痛、口腔溃疡、鼻子出血等症状,可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缓解。左右行间穴各按摩3分钟即可,两个穴位同时按摩清火效果更佳。

(大众健康网-康文轩)
必读公告:本站部分健康类图文来自于网络,仅供网友参考,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,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,如文章涉及您利益需要删除或您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,请在页尾部联系我们。